陽山扶貧:亮點紛呈 成效顯著
發(fā)布時間:2013-3-8 13:50 | 發(fā)布者:陽山網 | 查看: 698| 評論: 0 |來自: 清遠日報
先行先試,扶貧“雙到”工作成績顯著 縣委、縣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,認真部署,強力推進,狠抓落實,2008年下半年就率先推動扶貧“雙到”工作,并探索總結出種養(yǎng)幫扶、就業(yè)幫扶、救助幫扶、搬遷幫扶、基礎幫扶等“五種模式”。重慶市、貴州畢節(jié)地區(qū)等同行紛紛到陽山參觀學習。2009年12月,全省首次扶貧“雙到”現(xiàn)場會在陽山召開,陽山經驗得到與會省、市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。2012年,陽山38個貧困村村集體平均收入為15.17萬元,有勞力貧困戶人均純收入達9358元,遠遠超過了省制定的脫貧標準。首創(chuàng)“扶貧經紀人”幫扶模式,打造“永久牌”扶貧工作隊 陽山縣在扶貧實踐中摸索出利用“扶貧經紀人”幫帶的扶貧新路子。通過扶持培育一批種養(yǎng)能人、大戶擔當“扶貧經紀人”,再由他們捆綁幫扶若干戶本村貧困戶發(fā)展,使“扶貧經紀人”成為一支永遠長駐村里的扶貧工作隊。幾年來,陽山縣培育了300多個“扶貧經紀人”,借出幫扶資金650多萬元,直接帶動了550多戶貧困戶脫貧致富。 首先推進互助資金,建立貧困村“微型銀行” 陽山縣是廣東省首批國家級試點縣之一。結合本縣實際,陽山縣探索出5種互助資金使用模式,分別依托“大戶帶貧困戶、專業(yè)合作社、集約式基地、全民股份制、龍頭企業(yè)”等載體運作互助資金,使互助資金成為村里的“微型銀行”,試點工作取得明顯成效。省市多次在陽山縣召開互助資金現(xiàn)場會,介紹陽山縣經驗,原省委書記汪洋在全國扶貧工作會議上表揚陽山縣做法。目前,陽山縣共有市級以上試點村24個,互助社吸收社員1348戶農戶(其中943戶貧困戶),互助社總資金為521.48萬元,累計發(fā)展種養(yǎng)項目600多個,戶均增收3000多元。 率先開展扶貧小額貸款,探索金融扶貧新路 2008年,陽山縣就積極與金融機構溝通,充分利用財政資金“四兩撥千斤”的作用,通過從佛山南海對口幫扶資金中安排50萬元貼息,并爭取龍頭企業(yè)擔保,從縣農行爭取投放2000萬元信貸額度,率先探索金融扶貧新路。在此基礎上,2011年3月,陽山縣成為我省首批扶貧小額貸款試點縣。2012年,陽山縣把互助資金與扶貧小額貸款結合起來,同時解決互助資金規(guī)模過小,扶貧小額貸款操作困難兩大難題。通過成立扶貧開發(fā)協(xié)會,具體負責扶貧小額貸款業(yè)務,同時在鄉(xiāng)鎮(zhèn)綜合服務平臺上建立鄉(xiāng)鎮(zhèn)金融站,試點村里成立扶貧互助社,從而形成“縣有協(xié)會——鎮(zhèn)有金融站——村有互助社”三級金融扶貧服務網絡。貧困戶可以參加互助資金使用“五種模式”,靈活選擇“扶貧經紀人”、龍頭企業(yè)、集約式基地、專業(yè)合作社擔;蛭鍛袈(lián)保等多種風險防控措施,向縣農信社申請扶貧小額貸款。目前,陽山縣共發(fā)放扶貧小額貸款133筆共546萬元,共扶持了133戶農戶(含貧困戶)發(fā)展生產,帶動了161戶貧困戶,預計可促進貧困戶戶均增收1000元。 想方設法破解難題,“兩不具備”搬遷可行可信可學 陽山縣“兩不具備”搬遷任務是4569戶,占全市任務的三分之一,任務十分重。陽山縣充分利用國有存量建設用地,城鄉(xiāng)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,積極申請年度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等辦法,解決了228畝移民搬遷安置土地問題。同時多次召開相關部門聯(lián)席會議,開通建設“綠道”,解決建設中存在的各種問題。根據(jù)本縣實際,堅持政府主導,盤活資源,創(chuàng)新機制,探索出一個“政府出地,市縣補貼用于‘三通一平’,成本價安置移民”的搬遷模式,通過限對象、限價格、限工期等調控政策,從而有效控制建房成本,探索出了一條“政府補貼得起,群眾接受得了”的新路子,省市領導均肯定了陽山縣“可行、可信、可學”的做法。2011-2012年,陽山縣完成搬遷2459戶,連續(xù)兩年100%完成任務。 數(shù)字看扶貧 扶貧“雙到”實施三年來,陽山縣扶貧開發(fā)成效顯著,累計投入資金23802萬元,其中到戶資金5425萬元,到村資金18377萬元。38個貧困村集體收入平均15.17萬元,有勞動力貧困戶人均純收入9358元,遠遠超過省制定的脫貧標準。4242戶貧困戶人均純收入達8020元,實現(xiàn)100%脫貧。貧困人口民生進一步改善,貧困人口100%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(yī)療;2632名60歲及以上貧困老人全部納入新農保;村內符合納入低保的貧困人口實現(xiàn)100%應保盡保。貧困戶自我發(fā)展能力進一步提高,三年累計組織勞動力參加農技培訓6325人,產業(yè)化經營帶動農戶5388戶;累計組織勞動力參加非農技培訓7087人,成功轉移就業(yè)農村富余勞動力2.6萬人,幫助培訓轉移貧困勞動力4000多人。各級幫扶單位領導累計到村到戶3000多次;累計幫扶責任人到戶2萬多次;貧困村1030戶農村低收入住房困難戶住房改造任務100%完成;貧困村農戶100%用上安全飲用水;累計建設硬底化道路近400公里;新增農田水利設施項目100多個;新建或改造貧困村辦公樓、學校、福利院、衛(wèi)生室、農家書屋等公共文化衛(wèi)生設施、添置設備等近2000個(件)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