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W020141114032525944554.jpg (23.17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21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4-11-14 10:42 上傳
肖三在路邊擺攤兜售明信片
今年44歲的肖三,還做著一個叫“文藝青年”的夢。他住青年旅社,當(dāng)“背包客”,他迷戀攝影,從重慶到麗江、大理,再回到重慶,將自己拍攝的照片制成明信片賣。
然而,在這些“文藝”背后,他離婚后21年沒有見親生兒子一面,沒給過一分錢;掙的錢不夠花,他就找母親要,71歲母親還為他四處借錢。
如果今天他站在“人生夢想秀”的舞臺上,請你助他圓夢,你會投他一票嗎?
他的“文藝路”
拍照片制成明信片
11日上午,肖三在沙坪壩重慶大學(xué)附近的街邊擺攤,他賣的是明信片,2元、5元不等,明信片上的風(fēng)景、人文畫面都是他自己拍的,取景自大理、重慶兩個地方。
肖三1970年生,梁平人,住渝中區(qū)七星崗附近的一家青年旅社,45元一個床位。
肖三離過婚,1993年去深圳打工。第二年,月薪500多元的他花200多元買了臺相機,鳳凰205,膠卷10多元一卷。
2007年,肖三在一家書店看到一本書《麗江的柔軟時光》,“那本書里講到的就是我想要的生活,我是一個追求自由、追求在路上的人。”肖三立刻買了機票去麗江,又買了一臺2000多元的單反相機。他在麗江住下來,在青年旅社做義工,閑時去拍拍照,還想開攝影工作室。
2013年,肖三又去了大理,他把拍的照片制成明信片,擺地攤賣給游客。今年7月,肖三回到重慶,他在磁器口擺地攤賣明信片。
“文藝”的背后
21年沒見兒子一面
說回1993年,肖三離婚后去深圳,那時他兒子剛剛出世,判給母親。此后21年里,肖三沒見過兒子一面,沒給過一分錢。
今年,兒子曉軍(化名)辦婚禮,邀請了肖三,肖三拒絕出席。
很快,兒子的兒子也出世了,辦滿月酒時,曉軍再次邀請肖三,肖三依然拒絕,肖三說,他不敢見面。
肖三在麗江想開攝影工作室,回重慶找母親要錢,母親沒錢,出去給他借。后來,肖三要開明信片小店,母親又出去借錢。
母親說:“這些年,給他六七萬了。他非要拍照,要實現(xiàn)理想,我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呀!
“你會不會覺得自己有些自私、缺乏責(zé)任感?”重慶晚報記者問。
肖三說:“我有我的理想和追求,大家都不理解我。我喜歡攝影,我希望有一天我離開這個世界,我能留下我的作品!
他是長不大的彼得潘
重慶師范大學(xué)心理學(xué)教授周小燕:肖三自認為是一個“理想主義者”,我看他是典型的“彼得潘綜合征”,不敢承擔(dān)責(zé)任,逃避父親、兒子這樣的社會角色。粗暴一點的建議,是先接受自己的兒子角色,贍養(yǎng)母親,起碼不要再向老母親要錢;至于父親角色,可以先緩一緩,別逼得太急,反正他的兒子已經(jīng)長大成人了?茖W(xué)的講,唯一的辦法是接受心理治療。
律師說法:
重慶鼎凌律師事務(wù)所夏雪律師表示:根據(jù)《婚姻法》的規(guī)定,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有撫養(yǎng)教育的義務(wù),子女對老人有贍養(yǎng)的義務(wù)。
本案中,肖三擁有并執(zhí)著追求自己的文藝夢想本是無可厚非的事情,但已過不惑之年的他卻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家庭的責(zé)任,身為人父人子,卻從未承擔(dān)其應(yīng)該承擔(dān)的撫養(yǎng)和贍養(yǎng)義務(wù),至今仍依靠年邁的母親的經(jīng)濟幫助。在這個問題上,肖三的做法顯然是不值得提倡或者說是應(yīng)該批評的。
律師提醒:任何人都擁有自己的理想和夢想,為之努力付出是件好事,但是我們生而為人,畢竟要經(jīng)歷柴米油鹽的日常生活,這是生活和夢想的基礎(chǔ)。希望大家都能懂得這些基本道理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