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極了!花都攝影家走進陽山采風,帶你領略一場視覺盛宴!
發(fā)布時間:2017-12-15 13:50 | 發(fā)布者:陽山網 | 查看: 1048| 評論: 0 |來自: 陽山發(fā)布
“走進清新、陽山” 花都清新陽山三地攝影家采風交流 帶上相機,一起來采風吧~ 為做好花都與清遠的對口幫扶工作,加強兩地的文化交流,12月8-10日,花都區(qū)文廣新局組織區(qū)攝影家協(xié)會骨干,赴清遠市清新區(qū)與陽山縣采風,與當?shù)氐臄z影家開展為期三天的攝影創(chuàng)作活動。他們暮攝日落晨拍日出,白天走鄉(xiāng)村入深山,晚上利用PPT展示各自的攝影成果,為明年的三地文化攝影聯(lián)展積累了豐富的素材,對三地的文化交流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。 清遠市陽山縣 小江鎮(zhèn)羅漢村,這里超過一千年樹齡的銀杏樹有十八棵,村民習慣把它們稱為“十八羅漢”。本來,陽山的影友們前兩天才來過踩點,當時滿樹的金黃仍掛滿枝頭,誰知“昨夜西風過杏林,吹落黃金滿地鋪”。不過,這并不影響影友們的興致,遠景、近景、大景、特寫……流連至夕陽西下,將千年銀杏的“黃金霸氣”盡收鏡頭! 影友作品—讀書 影友作品—銀杏人家 七拱鎮(zhèn)四個古村落 大禾崗村,以“廣東布達拉宮”著稱。來訪時,這里正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集體婚禮,九對新人在學發(fā)公祠遵行古禮,共諧奠雁,同訂白頭。這里,有清新怡人的田園景色,有祠宅合一的龐大的客家圍屋,有中西合璧的建筑裝飾,有民國要員及末代榜眼題寫的門聯(lián),還有難得一見的集體婚禮……影友們樓上樓下不斷上落,祠堂田間交替奔跑,都想在最佳時間最佳角度定格最美的瞬間。 恢弘的“廣東布達拉宮”—學發(fā)公祠 影友作品—古祠生輝 一場別開生面的集體婚禮 石角村、莫屋村與譚村各有特色 石角村有龐大的鑊耳屋群,有孫中山丘氏七衛(wèi)士故居,有獨特的客家四方走馬樓,走進村子,熱情好客的客家人給人以賓至如歸的感覺。 莫屋村的“進士”宅第洋溢著濃厚的書香氣息,聽老婆婆講起她們祖先的輝煌史,講者眉飛色舞,聽著心往神馳,完全被進士第的耕讀門風給陶醉了。 石角村前臨平野,后枕青山,環(huán)境得天獨厚 影友作品—日子肥美 影友作品—平衡 影友作品—豐收的喜悅 譚村給人的感覺是古拙清新,恢宏端肅的古民宅與周邊山水融為一體,和諧自然。聽村民說,譚村經過美麗鄉(xiāng)村的打造,破舊的房子得到維護,村面、巷道、河流、水塘等公共設施全面修葺,古韻煥發(fā)新姿而生機盎然。 古村夕照 采風中 客家四方走馬樓 清遠市清新區(qū)太和古洞 太和古洞始建于清代咸豐四年(即1854年),距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,是道教圣地。嵌在山門上的“太和古洞”四個大字,就是清代光緒年間,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位榜眼,清遠人氏朱汝珍所題。景區(qū)內險峰如削,挺拔摩天;林壑幽深,飛瀑懸崖;石刻棋布,曲澗爭流……組成了古洞、幽谷、奇石、崖刻“四絕”,沿著小溪溯源而上,十里畫廊一步一景,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和諧交融。 攝影團在太和古洞山門前合影留念 影友作品—太極歸真 影友作品—幽谷俠影 清遠市清新區(qū)龍頸鎮(zhèn) 石龍嘴“清遠陶器廠” “清遠陶器廠”已有100多年歷史,傳承了四五代人,現(xiàn)存兩個百米長的古“龍窯”,主要生產金塔、茶葉缸、酒埕、瓦甕等,全部為手工制作,柴火燒制而成,去年被列入清遠市清新區(qū)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。 影友采風 影友作品—成器 陶器廠工人向我們演示陶器的制作程序 日落拍攝點 “二橋”西側河壩 拍攝日落的最佳地點是在“二橋”西側的河壩上,從壩上向西望,近景是北江上錯落有致的“漁舟唱晚”,遠景左側山林中一座文筆塔直指蒼穹,右側是要拍攝的主角“落日”,在秋冬季節(jié)兩者剛好處于黃金分割點,構成了一幅唯美的畫圖。 清新影友分享的日落作品 采風現(xiàn)場 晚上,在清遠景源藝術館,花都清新兩地的影友各自曬出心儀作品供大家欣賞。作品中,有自然風光、鄉(xiāng)村面貌、城市建設、生活勞動、民俗活動、產業(yè)發(fā)展等等,涵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,著實給大家一個大大的驚艷! 清新區(qū)文聯(lián)主席唐小桃向花都影友介紹清新區(qū) 文藝團體的發(fā)展情況 清新區(qū)攝影家協(xié)會伍秘書長分享他的作品—— 《夕陽無限好》 清新美景 清新區(qū)、陽山縣的魅力 你領略到了么?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