陽山網(wǎng)
標(biāo)題: 【不是一般的茶】盤點少數(shù)民族獨有的茶 [打印本頁]
作者: 星星交叉魚蝦蟹 時間: 2014-12-3 14:32
標(biāo)題: 【不是一般的茶】盤點少數(shù)民族獨有的茶
1.【蒙古族】奶茶
蒙古族奶茶與藏族酥油茶、土家油茶湯,被譽(yù)為中國三大名飲。
奶茶,蒙古語叫“烏古臺措”。這種奶茶是在煮好的紅茶中,加入鮮奶制成。而今,乳品加工業(yè)的迅速發(fā)展,一些乳品企業(yè)生產(chǎn)出了奶茶粉,喝的時候用開水一沖即可飲用,方便實惠。
就像西方人愛喝可樂一樣,奶茶是蒙古族不可缺少的“可樂”。蒙古族人也用奶茶配以炒米、奶制品招待賓客。蒙古族人愛喝奶茶是因為他們世代生息的草原上過去缺少蔬菜,用奶茶來補(bǔ)充體內(nèi)所需的維生素。而他們用奶茶招待賓客是出于對賓客的敬重。
2.【藏族】酥油茶
酥油茶,藏語為“恰蘇瑪”,意思是攪動的茶,是一種用酥油和濃茶加工而成的飲料。酥油是從牛、羊奶中提煉出來的。先將適量酥油放入特制的桶中,佐以食鹽,再注入熬煮的濃茶汁,用木柄反復(fù)搗拌,使酥油與茶汁溶為一體,呈乳狀即成。多作為主食與糌粑一起食用。
酥油茶喝起來咸里透香,甘中有甜,它既可驅(qū)寒、去膩,又能充饑、解乏,清醒頭腦。茶葉中含有維生素,可以減輕高原缺少蔬菜帶來的損害。茶葉不僅僅作為飲料存在,它還被當(dāng)作圣物,與經(jīng)書、珠寶一道,裝進(jìn)每一尊新塑成的佛像體內(nèi),并經(jīng)活佛加持開光,這尊佛像才有靈氣。
3.【土家】油茶湯
油茶湯,土家語稱“色斯?jié)缮场,是一種似茶飲湯質(zhì)類的點心小吃。制作考究,先用茶油或豬油炸適量茶葉至蠟黃后,加水于鍋中,并放上姜、蔥、蒜、胡椒粉等天然佐料,水一沸便舀入碗中,加上事先炒好(或炸好)的炒米花、玉米花、豆腐果、核桃仁、花生米、黃豆等“泡貨”即可食用。過年時,還會加上血豆腐。喝油茶湯不用筷子或湯匙,而要連渣帶湯一起喝下去。
油茶湯有油有鹽,油炸后的茶葉又香又甜,而且連茶葉吃掉更能使其中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硒得到充分吸收,同時湯中有姜、蒜等,具有殺菌防暑作用,能夠生津止渴。
4.【維吾爾族】香茶
維吾爾族人分散居住于新疆天山南北。南疆維吾爾族人喜喝奶茶,而南疆維吾爾族人愛喝香茶。香茶,又名磚茶,形若圓餅,主要是居住在新疆天山以南的維吾爾族用小麥面烤制的馕。將打碎的磚茶和研成細(xì)末的胡椒、桂皮等一起放入一長頸銅質(zhì)或搪瓷制的茶壺,徐徐加入清水,放火上烹,沸騰約五分鐘后即成。
南疆維吾爾族老鄉(xiāng)喝香茶,習(xí)慣于一日三次,與早、中、晚三餐同時進(jìn)行,通常是一邊吃馕,一邊喝茶。既開胃,又補(bǔ)氣提神,是一種營養(yǎng)價值極高的飲料。這種飲茶方式,與其說把它看成是一種解渴的飲料,還不如把它說成是一種佐食的湯料,實是一種以茶代湯,用茶作菜之舉。
5.【傣族】竹筒茶
傣族竹筒茶,是傣族人民世代相襲的一道待客的傳統(tǒng)茶飲。其泡制程序為:先將采自千年古茶園原生態(tài)的曬青毛茶放入新鮮的竹筒中,將其口封緊,放在火塘三腳架上烘烤備熱,烤至發(fā)出茶葉清香,取下加入適量的蜂蜜,然后將沸騰的純天然山泉水倒入竹筒中,再烘烤片刻,即可飲用。
竹筒香茶是傣族人們別具風(fēng)味的一種茶飲料。傣族世代生活在我國云南的南部和西南部地區(qū),以西雙版納最為集中,這是一個能歌善舞而又熱情好客的民族。筒茶既有茶的醇厚滋味,又有竹的濃郁清香,其色金黃透亮,飲起來有耳目一新之感,具有生津止渴,健體美容之效,是一道傣族同胞敬奉賓客的禮儀茶飲。
6.【怒族】鹽巴茶
鹽巴茶是云南怒江州一帶怒族一種較為普偏的飲茶方法。先將小罐放在火炭上烤,取一把青毛茶或掰一塊餅茶放人罐烤香,再將事先煨漲的開水加入罐中,至沸騰翻滾3~5分鐘后,去掉浮沫,將鹽巴塊放在瓦罐中潮幾下,并持罐搖動,使茶水環(huán)轉(zhuǎn)三五圈,再將茶汁倒入茶盅,茶盅中再加適量開水稀釋。
這種茶汁呈橙黃色,這樣邊煨邊飲,一直到小陶罐中茶味消失為止。剩下的茶葉渣用來喂馬、牛以增進(jìn)牲口食欲。由于地處高寒山區(qū),蔬菜缺少,就常以喝茶代蔬菜,F(xiàn)在,怒族人家里每人有一土陶罐!鞍辱髓他}巴茶,老婆孩子一火塘”,形象地描述了怒族人圍坐在火塘邊,邊吃包谷杷邊飲茶的生活情景。
7.【僳僳族】油鹽茶
油鹽茶流行于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,它是酥油茶的一種,又名“雷響茶”。油鹽茶的制作方法,同藏族的打酥油茶有相同之處,但又有其別具一格的方式。
先用一個能煨750克水的大瓦罐將水煨開,再把餅茶放在小瓦罐里烤香,然后將大瓦罐里的開水加入小瓦罐熬茶。五分鐘后濾出茶葉渣,將茶汁倒入酥油筒內(nèi),倒入兩三罐茶汁后加入酥油,再加事先炒熟、碾碎的核桃仁、花生米、鹽巴或糖、雞蛋等。最后將一塊有一個洞的放在火中燒紅的鵝卵石放入酥油筒內(nèi),使筒內(nèi)茶汁作響,猶如雷鳴一般。響聲過后馬上使勁用木杵上下抽打,使酥油成霧狀,均勻溶于茶汁中,打好倒出趁熱飲用。
8.【布朗族】酸茶
布朗族是"濮人"的后裔,是云南最早種茶的民族之一,居住在西雙版納州勐?h。他們保留食酸茶的習(xí)慣,一般在五六月份,將采回的鮮葉煮熟,放在陰暗處十余日讓它發(fā)霉,然后放入竹筒內(nèi)再埋入土中,經(jīng)月余即可取出食用。
酸茶是放入口中細(xì)嚼慢咽,味酸香間雜、甘爽俱備。假如配上一定的輔料,既有防病治病的藥效,又是味道佳絕的飲料。酸茶配生姜,可用于治療痢疾。配菊花,可治暴發(fā)火眼,并有清風(fēng)明目之功。拌以白糖,健脾和胃。對以米醋,可醫(yī)治牙痛。拌進(jìn)蜂蜜,可治便秘。加入食鹽,化痰祛火。摻上奶油,幫助消化。單嚼酸茶,提神清心。久嚼酸茶,身強(qiáng)體健,長壽延年。
9.【白族】三道茶
也稱三般茶,白語叫“紹道兆”,馳名中外,以其獨特的“頭苦、二甜、三回味”的茶道早在明代時就已成了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種禮儀。
先將綠茶放小砂罐里焙烤,待罐中茶葉烤脆、烤香、變黃時,沖入少許沸水,等水中泡沫消失。再將沸水沖滿,四火稍煨火片刻,茶水呈琥珀色,香味濃郁,有烤茶的特殊馥郁,斟入小茶盅內(nèi),此第一道茶,稱為頭道苦茶。在砂罐里注入新水,加入白糖、炒香的桃核仁片、芝麻面等是第二道茶,即二道甜茶。第三道茶要在茶水中放入烘香的乳扇、紅糖、蜂蜜、桂皮、米花、和幾;ń返,稱為三道回味綿。
茶葉內(nèi)含茶多酚、生物堿、蛋白質(zhì)、糖類、有機(jī)酸、多種維生素、礦質(zhì)元素、芳香成分等,兼有藥理和營養(yǎng)兩方面作用。具有提神醒腦、利尿強(qiáng)心、清熱降火、預(yù)防動脈硬化、降低血壓等特點。
10.【侗族和苗族】油茶
油茶待客是侗族的重要禮俗。具體制作方法是:先將煮好的糯米飯曬干,用油爆成米花,再將一把米放進(jìn)鍋里干炒,然后放人茶葉再炒一下,并加入適量的水,開鍋后將茶葉濾出放好。待喝油茶時,再將事先準(zhǔn)備好的米花、炒花生、豬肝、粉腸等放人碗中,將濾好的茶斟人,色香味。
苗族待客的油茶,做法與侗族油茶不同。將油、食鹽、生姜、茗茶倒入鍋內(nèi)同炒,待油冒煙,便加清水,煮沸,用木槌將茶舂碎,再用文火煮,然后濾出渣滓,把茶水倒入放有玉米、黃豆、花生、米花、糯米飯的碗里,再放些蔥花、蒜葉、胡椒粉和山胡椒為作料。夏秋兩季,可用豆角,冬季可用紅薯丁等泡油茶。苗家不但喝茶,而且還有表示感謝的茶歌。喝茶時主人給每人一根筷子,如果不再喝了,就把筷子架在碗上.不然主人會一直陪你喝下去。
11.【回族】罐罐茶
居住于甘肅隴中及寧夏南部山區(qū)的回族群眾喜歡飲用罐罐茶,也叫“熬茶”。主要用具就是罐子,以前的罐子是小瓦罐,現(xiàn)而今已經(jīng)演變成小鐵罐。用料有熱性的緊壓茶或磚茯茶,鹽、鮮奶、大紅棗、荊芥、杏仁、核桃仁等;調(diào)料有草果、姜皮、花椒、芝麻等。
制作時,先用石臼將茶搗碎,然后將其放入粗陶罐中煮飲,有時會加一小撮鹽調(diào)味,還會放些草果、姜皮、花椒等調(diào)料,使香氣更濃。城市中的回族居民一般用金屬茶壺來煮茶。邊燒邊喝,最好是爐邊烤上饃,邊喝邊吃,很是一種享受。
歡迎光臨 陽山網(wǎng) (http://yljspm.com/) |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|